

-
首页 > 青年观
-
踏上工科路,条条是报国
来教改之前,我只是一个怀揣模糊不清“国防工业报效祖国”梦想的小孩子。教改和基地的经历让我意识到,军队的伟力蕴于人民之中,军工的强大也本当如是。
-
新型大学投档线超“双一流”:是就业捷径,还是新误区?
在新高考的背景下,抛开“专业”谈“大学”,就是用旧时代的思维来思考。大家习惯的“录取分数线”是老高考时代的话语体系,“院校专业组”才是新高考录取单元。
-
“当虚拟恋人出现记忆混乱BUG时,那一刻我崩溃了”
从labubu玩偶的疯抢,到乙女游戏、游戏陪玩萌妹的重度氪金,再到声优定制服务和定制COS的兴起,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,情绪价值已成为价格上不封顶的独特消费品。
-
年轻人要想走出焦虑和迷茫,请好好考虑这三个问题
我有怎样的兴趣?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我要过怎样的生活?把这些问题想清楚,才能更好地配置资源、提升能力。当然,这不是毕业前才去思考和完成的课题,而是要通过实践不断验证和调整。
-
每每想到求职季的“苦”,现在牛马生活似乎也没那么累了
这绝非是一份轻松的工作,但在如今青年择业愈发艰难的背景下,这份工作提供了一种尚可把握的“确定性”与相对清晰的边界。
-
高考结束一个月,他们都在想什么?
该玩玩,该学学,不留遗憾就好。回头看,不留遗憾就是最好的。
-
什么才是真正的“上岸”?
等到长大之后,他们发现,高考不是人生一战,而仅仅是人生一站。后面的任何一战,都要比高考更加残酷、激烈、不可预知。
-
如果鞭子要打在应试教育上,应该打在“试”上,而不是“应”上
是宏观的结构性因素导致了具体的县级政府、校长和老师产生如此的行为模式,我们如果一味微观地看他们的行为模式,而想去批判时,就容易忽视了导致他们行为的背后宏观的结构性原因。
-
高考三年之后,我逆天改命了吗?
其实改命的根本不只是高考,改变我命运的其实是我从始至终,都走对了那条属于我自己的路。
-
我常常陷入“做不到完美就意味着失败”的求职焦虑,其实大可不必
所有岗位本质上都是一份工作,很少非它不可。不行就赶紧下一个,不要在一个岗位的失败上过多停留。
-
1200万毕业生就业出路在哪?来听听他们的求职真心话
对于每一位在热浪中奔波的应届生而言,“找准方向,多做准备,坚持”的朴素寄语,或许是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夏天里,最实在的生存智慧。
-
-
资讯 Information more